「本文来历:北京青年报」
儒勒·凡尔纳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雨果·根斯巴克
约翰·W.坎贝尔
“颜色火星”系列
弗兰克·赫伯特
《火星编年史》
《沙丘》
艾萨克·阿西莫夫
《基地》
J.G.巴拉德
《安德罗墨达危机》
《全面回想》
威廉·吉布森 2021年11月19日,被誉为“我国科幻最高奖”的第三十二届我国科幻银河奖经过在线直播办法进行了公布,重磅大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由谢云宁的《穿越土星环》摘得。而15年前,刘慈欣凭仗《奉养人类》也曾荣获这个最高奖项。
科幻小说是随同近代科学技能的蓬勃开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款式,最早起源于欧洲。科幻爱好者在国内一度归于小众人群,直到刘慈欣和郝景芳接连两年捧得国际级科幻大奖“雨果奖”,我国的科幻文学开端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年代”。
11月13日,“银河奖”行将颁奖之际,“喜爱”邀请到第八届银河奖特等奖取得者、担任我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和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主任的科幻小说作家星河来到《云讲堂》,为“喜爱”会员整理国际科幻文学的开展与成果。
星河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端翻译科幻著作,并著有《决战在网络》等20余部长篇科幻,中短篇科幻《带心灵去约会》等百余篇。他还在杂志撰写了10年的科幻电影专栏,之后结集出书了《远星异客》《奇特生灵》《两大难题》和《警示未来》,内容触及100多部电影。从2000年起,星河每年主编《我国年度科幻小说》(漓江版),特别偏重推出青年科幻作者,至今已继续20年。
在星河看来,科幻著作是咱们得以瞭望星空的望远镜,自在无拘的斗胆梦想和对科技常识的厚实把握则是探究国际星球必不行少的条件。
诗人雪莱的妻子发明了榜首部真实意义上的科幻小说
讲座一开端,星河就开门见山地告知咱们,他所讲的内容或许仅仅一个索引,也算抛砖引玉,而且他不了解网线另一端的读者对科幻知之多少,“赫胥黎在讲座前也从前问他的教师,他应该假定他的听众知道些什么?他的教师答复说:‘假定你的听众一窍不通。’我一开端以为这不是对听众不礼貌吗?其实不是,讲座者应该从最根本的内容讲起。”
什么是科幻?神话、神话、武侠是科幻吗?武侠看起来十分写实,但假如你真的照着金庸老先生写的去练功必定练不出来,还有或许伤身。在西方人眼中武侠便是咱们的梦想文学。《哈利·波特》是科幻吗?曩昔有争辩,现在咱们都了解了它归于奇幻文学。奇幻与科幻的差异在哪里?奇幻是以巫师文明、咒语文明为根底的,比方哈利·波特想让笤帚飞起来就念一句咒语、施一段魔法。但假如让一个科幻作家来写,他或许就要加一些电路、给一些电流等等,虽然这样笤帚也飞不起来,可对咱们科幻小说来讲有必要有一套科学的言语体系作为根底,科幻小说里的科学要无懈可击,能够逻辑自洽。
科幻小说的全称是科学梦想小说,英文叫Science Fiction,原文直译为“科学虚拟小说”,并没有“梦想”这个词存在。星河解说由于新我国树立后翻译凡尔纳等一些西方科幻著作都是从俄语转译过来的,俄语称为科学梦想小说,咱们也就沿用下来了。
一般以为榜首部被界定为近代科幻小说的是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发明的《弗兰肯斯坦》。在这部著作中,她榜首次将科学作为一个首要的重视目标放进了文学傍边,在此之前文学关怀的是前史、政治、爱情、战役等等。《弗兰肯斯坦》叙述了一位科学家造出了一个人造人,这个人造人与人类社会方枘圆凿,产生了许多抵触,终究以悲惨剧收场。
其时的欧洲现已接受了工业革命的洗礼,在生物学方面也现已出现了哈勒的《解剖学》以及拉马克的《动物哲学》等著作,所以《弗兰肯斯坦》中的造人能够说是一个科学意义上的设定,然后也为科幻小说树立了一个根本范式,那便是故事要有一个依据科学的梦想设定。
柯南·道尔因福尔摩斯系列被熟知,但实际上他还写了29部科幻著作
“科幻小说之母”玛丽·雪莱之后,欧洲出现了两位前期的科幻大师,一位是法国的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另一位是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前者充溢科学的达观主义精神,以为用科学能够处理一切问题;后者被称为科学的失望主义者,以为科学也有它不利于人类的一面。
“我国的科幻读者能够说没有人没读过凡尔纳的,特别他的《海底两万里》应该是国内版别最多的一本书,法国文学、少儿文学、科幻文学,各种丛书里都会录入。威尔斯许多著作描绘的东西,到现在科技上还没有霸占。他的‘时刻机器’做不出来,‘隐身人’完成不了。这两位大师都写过月球,凡尔纳写的《从地球到月球》,威尔斯写的《榜首批登上月球的人们》,闻名导演梅里埃就依据这两部著作拍照出了国际上榜首部科幻电影《月球游览记》。”
从著作来看,凡尔纳和威尔斯无疑是科幻小说类型的奠基人。凡尔纳的一些科学梦想在20世纪真的成为了实际,比方“八十天环游地球”、人类登月、大型潜水艇等,他无愧有“科幻小说之父”的美誉。而20世纪科幻小说中几大干流论题,例如“时刻游览”“外星人”“反乌托邦”等,则都是威尔斯所创始的。科幻小说作为一种严厉的文学体裁广为人知、得到树立,不得不说归功于这两位大师。
有两位大师的引领,其时的科幻文学首要会集在欧洲,例如英国作家史蒂文森的《金银岛》和《杰克医师与海德先生》,柯南·道尔的《丢失的国际》,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罗素姆的全能机器人公司》。
星河说我国读者了解柯南·道尔是由于他的福尔摩斯系列,但实际上他还写了29部科幻著作。他的《丢失的国际》描绘了一个被关闭的国际,里边有许多恐龙,对后来的《侏罗纪公园》不能不说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罗素姆的全能机器人公司》是最早的荒谬戏曲,更重要的是恰佩克在这里提出了机器人的概念。《罗素姆的全能机器人公司》简称R.U.R,其间一个R便是指机器人Robot。“原本英语里没有机器人这个词,恰佩克依据捷克和波兰语里边‘劳役’‘仆工’这些词造出了Robot,而且经过这个戏曲让机器人这个词进入了各大语系。”
存在了近百年的文学种类总算被定名了
前期发明科幻小说的作家大多触及多种体裁,比方柯南·道尔和史蒂文森,他们对科幻也没有构成明晰的知道。尔后科幻界出现了雨果和坎贝尔两位重要人物,他们一手创始了科幻的黄金年代,科幻小说的重地也随之从欧洲搬运到了美国。
“雨果和坎贝尔都是美国闻名的科幻杂志修改,自己也进行写作,但他们最首要的功劳一是给了科幻一个比较明晰的界说,一是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便是其间一个。”
1926年雨果创办了国际上榜首份专业科幻小说杂志——《惊异故事》。在榜首期杂志上,雨果将科幻这个现已存在了近百年的文学种类定名为Scienti Fiction,后来这个称号演化为终究的Science Fiction。雨果以为像凡尔纳、威尔斯的著作便是Scienti Fiction,既别致浪漫,又有科学依据,还有预见性的展望。1953年以他的姓名命名的国际科幻大奖——雨果奖诞生了,以此必定他的杰出贡献。
“雨果以为科幻必定要有科学的根底,着重小说自身的常识含量。有人觉得他的界说严苛,以为科幻还应该是文学的,奥尔迪斯甚至在《亿万年大狂欢——西方科幻小说史》里责备雨果是‘迄今为止对科幻小说范畴形成最严峻灾祸的一个人’。”星河说,欧洲作家一向推重科幻文学化,美国人觉得科幻要大众化、通俗化,直到今日关于科幻文学应该怎样都存在争议。
从欧洲搬运到美国的科幻迎来了黄金年代
黄金年代出现出了大批科幻作家和科幻著作,前不久热映的《沙丘》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据星河介绍,作者弗兰克·赫伯特原本是要进行科学写实文学发明,成果当他研讨了沙漠之后产生了激烈感触,就刻画了具有巨大奇观感的故事《沙丘》。
罗伯特·海因莱因衷曲于描绘人类未来的故事,他的一系列著作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向写到25世纪,站在悠远的未来回想当今的年代,在未来树立人类的前史,被称为“未来前史丛书”。星河告知咱们,他的讲座标题《时刻满足你爱》便是来自海因莱因的同名小说,“当年我喜爱上科幻时,科幻文学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大热,咱们这一小撮人显得比较孤立。但咱们有一种信仰,觉得只需坚持,就会出现好的年代,现在证明晰实如此。”
星河说,有关火星的体裁在科幻界一向遭到推重,黄金年代的又一位作家布拉德伯里就特别痴迷于火星。“咱们国家上个世纪80年代出过一本《今世美国短篇小说选读》,总共选了10篇,前两篇都是布拉德伯里的科幻小说。其间一篇《2002年8月:邂逅》就出自他的《火星编年史》。他的著作文学性很强,但惋惜的是他终身没有得过雨果奖、星云奖。”
布拉德伯里的《火星编年史》由十几个小故事结集而成,一同结构出一个火星社会的全景。“他假定火星文明在人类登陆之前现已衰败阑珊,人类面临的是一片废墟,两个文明擦身错失。布拉德伯里用诗化的言语描绘一个逝去的文明,令人形象深入。其实他受教育程度不高,没有读过大学,一向在图书馆自修,受诗篇等文学的影响十分强。”
另一个被称为“新火星结构者”的美国作家罗宾逊,发明了“颜色火星”系列。他描绘了人类在几个世纪中开发火星的全过程——人类刚抵达时火星坚持了它的原貌,一片荒芜,是一颗红火星;为了合适寓居,人类需求引进植被,进行大气改造,红火星变成了绿火星;之后人类又引进许多的水,让火星像地球相同在太空中出现为一颗蓝色的水球,此刻绿火星又化作蓝火星。星河描绘罗宾逊的梦想汹涌澎湃。
阿西莫夫改动了数百万人对国际的观点
被称为“机器人之父”的阿西莫夫是黄金年代不行遗失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终身著作近500本,体裁触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范畴。之所以称阿西莫夫为“机器人之父”,是由于他提出了“机器人学三规律”,被视为现代机器人学的柱石。
星河同享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科幻修改坎贝尔患病,阿西莫夫前去看望,两个人聊到为什么曾经的机器人终究都走上了叛变人类、损害社会的路途,评论能不能给机器人制作一套行为规范和品德原则,让机器人与人类更好地共处。“机器人学三规律”就这样诞生了——第必规律:机器人不得损伤人类,也不得见人遭到损伤而冷眼旁观。第二规律:机器人有必要恪守人的指令,但不得违背第必规律。第三规律:机器人有必要维护自己,但不得违背榜首、第二规律。
阿西莫夫以为机器人是最完善最理想化的人,他一切的机器人系列都恪守“机器人学三规律”,旨在构建“碳铁文明”之间的一种交互和共通,所谓“碳”指人类,“铁”指机器人。不过《二百岁人》是个破例,小说里的机器人出厂时出了点问题,特别想成为人,它进行各种测验,比方把身体换成有机的,具有柔软的皮肤,但人类仍是不容许让它成为人,由于人是会逝世的,而机器人能够永生,除非它抛弃永生。没想到这个机器人容许了,挑选在200岁的时分死去。
为什么这个机器人那么想成为人呢?本来他一出厂就担任照料一对姐妹——大小姐和小小姐,等她们都逝世了又照料小小姐的孙女,再看着她老去。机器人慨叹生命的改动,最终和小小姐的孙女手拉手一同死去,取得人的权力。在星河看来,这是一个科幻版的匹诺曹。
阿西莫夫还创始了一个闻名的科幻系列叫做基地系列,是他读了《罗马帝国衰亡史》后得到的创意。
“他假定未来人类现已广泛25万颗行星,人口到达1000的6次方,在这样的布景之下,有一个叫谢顿的社会心思学家预言巨大的银河帝国文明行将溃散,一旦溃散整个国际会堕入三万年的漆黑期。谢顿以为为了保存文明的火种要树立两个基地,一个保存自然科学,一个保存人文科学,有了文明的种子就能够敏捷康复,把三万年缩短到一千年。没想到他的话音刚落,银河帝国就溃散了,人类像潮水相同褪去……”星河说阿西莫夫关于树立巨大国际体系的设想对后来的科幻作家影响深远。
此外,阿西莫夫还有许多精彩的设想,比方人类如安在国际中飞行,他设想用冷冻的办法把宇航员冷冻起来,又考虑如何为火箭无限加快,研讨光子火箭、太阳风火箭。
“但即便到达光速,间隔的距离仍是无法跨越。阿西莫夫觉得地球之所以环绕太阳转,榜首是无法脱节引力,第二是咱们需求太阳这个动力。假如有一天人类的技能能够使一颗行星脱节太阳的引力而且自己取得动力不再依靠太阳,那么咱们就完全能够脱离太阳系飘走。这时速度就不重要了,由于咱们自成体系,能够生生不息。不再是被动地漂泊,而是主动地游历整个国际。”
这时阿西莫夫提出一个问题:咱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紧接着他又自我答复:咱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星河慨叹:“曩昔走不了,现在能走为什么不走?国际这么大,我要去看看。阿西莫夫逝世后,有人点评他的著作愉悦了数百万人,一起改动了他们对整个国际的观点。”
新浪潮运动让文学回归科幻
从1965年开端,科幻界掀起了继续10年的新浪潮运动,提出科幻回归文学本体,这是继“黄金年代”后又一大规划的科幻文学发明潮流。虽然从19世纪就出现了一批闻名的科幻著作,但科幻小说在干流文学社会里一向位置不高。为了改动这种现状,许多科幻作者将散文、诗篇、英豪史诗、神话故事这些干流文学载体引进科幻小说中,淡化故事情节,加剧关于环境、心思和爱情的描绘。
写作了“消灭的国际”三部曲的英国科幻作家巴拉德是新浪潮年代的领军人物。星河介绍巴拉德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是驻上海的一名工程师,他的少年年代正好阅历了日军的全面侵华。“日军攻陷上海时,他跟家人失散了,被送进浙江的一所国际收容所。后来他写过一部著作叫《太阳帝国》,曾被斯皮尔伯格改编成电影,讲的便是一个小男孩在会集营里的遭受。这段阅历对他发明‘消灭的国际’三部曲存在很大的影响。”
他以为科幻小说要对太空、星际飞行、外星生物和银河系战役以及这些概念的合集说不。他避开空间游览、时刻游览、异形、超能力这样的传统科幻体裁,转而去写“五分钟后”的近未来的颓丧和灾祸。巴拉德说:“在近未来要产生的剧变不是在月球或火星,而是在地球上;人们需求探究的是内层空间而不是外层空间。仅有真实的异类星球是地球。”
奥尔迪斯是新浪潮运动时建立的星云奖的榜首届短篇奖取得者,他相同以为科幻不应该只写外星,也应该写写咱们人类自己,“他的著作充溢意向性、隐喻性、讽刺性和意识流。”
文学性与科学性的拉锯从来没有中止过
文学性与科学性的拉锯从来没有中止过。新浪潮运动之后,科幻文学范畴再次出现了对科技的回归。1984年面世的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描绘了网络年代和数据化生存年代。后来他又写了《康特·杰罗》《蒙娜·丽莎超速档》,这三部著作一同构成了矩阵三部曲。由于《神经漫游者》的成功,威廉·吉布森发明出了一种被称为“赛博朋克”的全新科幻文类。“赛博朋克”是“控制论、神经机械学”与“朋克”的结合词,“赛博朋克”的情节一般环绕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业之间的对立而打开,布景设在不远的将来的一个反乌托邦地球。《黑客帝国》里的“一切的信息都要求被开释”,也便是信息同享,是这类著作最重要的标语。
星河说,当今国际疫情暴虐,不过早在1969年就出现了一部科学性特别强的病毒科幻《安德罗墨达危机》。“它看起来就像一本科技论文,里边有许多分子式和图表,许多人表明看不懂。作者迈克尔·克莱顿是哈佛医学院的,他之前用笔名写了许多著作都不知名,用本名写了《安德罗墨达危机》一鸣惊人。或许他后来也意识到这个‘看不懂’的问题,所以写出了《侏罗纪公园》。”
这个时期,还有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的一批著作后来被改编成咱们了解的电影。科幻经典电影《银翼杀手》就改编自他的一个闻名短篇《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叙述了自然人与仿生人之间的博弈,对人道和道德进行考虑和探究。“迪克是一个传奇作家,他在《银翼杀手》上映前逝世,才58岁。他生前穷困潦倒,不敢借书由于还不起图书馆的罚款,吃不起肉只能买狗粮。施瓦辛格主演的《全面回想》,汤姆·克鲁斯主演的《少数派陈述》,吴宇森导演的《回忆裂缝》等等都改编自他的著作。”
星河总结,在“赛博朋克”门户之后,欧美科幻文学出现一种多元开展的态势,比如女性主义科幻等都有所开展。
文/本报记者 颜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