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 张杰 实习生 孙沁怡
跟着社会发展改变,言语也一向在活动改变。尤其是当下数字技能飞速发展,辞书编纂也在极力求新求变。如安在新时代条件下,打造古代汉语精品辞书,也是相关专家、出书人关怀的课题。
7月2日上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纂50年座谈会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我国古代文明知识辞典》新书发布典礼”在成都举办。我国辞书学会副会长、我国社会科学院言语研究所研究员谭景春,清华大学教授彭林,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启涛,北京一零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程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蒋绍愚等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四川省各地市初中、高中语文教研员,初中、高中一线语文教师参加本次活动,环绕古代汉语精品辞书编纂等论题打开研讨。在当日下午举办的“文言文教育与工具书运用”研讨会上,与会教师和教研员在听取了相关辞书的特征和学习功用介绍后,结合自己在文言文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字词问题、文明知识困惑,以及怎么运用工具书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沟通。
新书发布现场
5次修订累计印刷近200次
由北京大学和商务印书馆的通力合作完结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今后第一部用现代言语学、辞书学理论和办法编纂而成的古代汉语字典,在汉语辞书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1974年,在商务印书馆的支持下,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生为主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成员会集到商务印书馆作业,开端正式的编纂作业。1975年,字典初稿完结。尔后,编写者又用了将近三年时刻,对初稿做了收拾修正,并于1978年交稿。1979年,时值新我国建立30周年,商务印书馆出书了这部字典。
从开端编纂至今,这部字典现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芒进程。作为一部学术“咱们”专门为咱们“咱们”学习古代汉语而编纂的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为学生及中等文明程度以上读者学习古代汉语,阅览古代文献,提高传统文明素质,做出了十分重要的奉献,一向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在这50年里,这部字典进行了5次修订,累计印刷近200次,发行量逾3000万册。1995年,《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荣获首届我国辞书奖一等奖,这是业界对字典质量的高度肯定。
读者眼中的“瑰宝”辞书
50年来,王力、岑麒祥、林焘、戴澧、唐作藩、蒋绍愚、张万起、徐敏霞、宋绍年、李树青、刘敏芝、袁健惠等学者,先后参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编纂和修订作业。据出书方介绍,字典初版的3000多字,是王力先生一个字一个字决定定下来的,初稿的绝大部分条目也都经过王力先生审定。蒋绍愚先生全程参加字典的编纂和每次修订,并担任统稿。每一次修订,他都要审读全稿;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乃至每一个标点,都经过了他的反复推敲。编写组脚踏实地,咬文嚼字,精心打磨,使得字典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精品辞书。
50年来,商务印书馆一向在审读、编校、排版等各个环节全力投入,坚持深度参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修订出书作业。《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修订作业于2021年发动。商务印书馆派遣主干修改担任责编,调用资深修改审读全稿,组织中心校正职工参加校正。在编校过程中提出的各种定见,大都被作者采用。经过修订,第6版在科学性和实用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走过半个世纪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陪同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成为学习古汉语的常备工具书,为宏扬中华优异传统文明做出了重要奉献。在许多读者眼中,她是“手头最好的教师”、“咱们眼中的瑰宝”、“陪我最久、影响我最深的工具书”,“例句很精彩”,是“中学语文学习常备用书,至今仍保藏在家”。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我国古代文明知识辞典》
结合当下 杰出故事性
推出《我国古代文明知识辞典》
为协助读者经过对古代汉语的深化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古代文明,商务印书馆修订出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一起和四川教育出书社联手编纂出书《我国古代文明知识辞典》。
《我国古代文明知识辞典》连续王力先生主编的《我国古代文明知识》的思维理念,参照已有的古代文明类辞书,结合当下中小学文言文学习要求,以辞条方式展示中华优异传统文明,做到了权威性和实用性的一致。它是一部内容丰厚、实用性强且适用方针广泛的工具书,关于了解和学习我国古代文明具有重要的效果和价值。
无论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的修订作业,仍是《我国古代文明知识辞典》的编纂作业,都一直把供给多元化、多层次的文明价值,增强释文的可读性和读者的知识取得感作为重要方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对一些条目的释义进行了弥补和完善,协助读者堆集丰厚的言语文明知识。如“褒”字条的“古国名”义项,增加了古褒国“在今陕西勉县东南”这一重要信息,便利读者进行古今对照考察。《我国古代文明知识辞典》词条的编写,也十分重视杰出文明性和故事性,使读者在娓娓道来的叙说中轻松把握古代文明知识。如“巷”字条的释文,援引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刘禹锡《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落日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寻常巷陌猛增文明魅力,又引述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典故,进一步增加了词条内容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蒋绍愚先生说:“言语是文明的载体,古代汉语记载的是我国古代的文明。咱们不能脱离我国古代文明的布景来学习古代汉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解说字词意义,《我国古代文明知识辞典》介绍文明知识,两部辞书调配运用,语词、百科兼备;从字词学习、言语表达等层面,进一步延展到古代文明知识的习得领域;在现代言语学、辞书学、前史学理论和办法的框架下,将古代汉语和古代文明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出一个根底而又完好的中华优异传统文明的知识系统。
传承文明,服务教育
协助学生无障碍地自主阅览古诗文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在言语、思维、审美、文明等方面的中心素质,是当时语文教育的中心使命之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和《我国古代文明知识辞典》能够协助学生在言语素质方面建构文言文根底知识系统,在思维素质方面提高自主阅览古诗文并从中罗致思维才智的才能,在审美素质方面增进对传统文明美学价值的了解。
作为学生课程学习时配套运用的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和《我国古代文明知识辞典》坚持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一直紧贴中小学课程教育需求,力求把“传承文明,服务教育”的主旨精准落实到每一个条目上。
在“收条”方面,两本辞书都充分考虑中小学阶段教育方针包括的规模,让课程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在两本辞书中得到满意的回答。《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详解古汉语常用字8000多个,全面覆盖了中学阶段要求把握的文言文用字;有这8000多字备检,能够协助学生无障碍地自主阅览古诗文。《我国古代文明知识辞典》精心编选4300条辞目,并将其分门别类,归纳为16大类,包括中小学各种教材和根底阅览书目中的传统文明经典,包括了中小学阶段学生需求了解的各类古代文明知识,十分符合中小学语文、前史、地舆等学科的教育需求。
在“注音释义”方面,则极力满意学生获取疑问字词解说的需求,力求把课文中用到的字词音义在书中收录得相对完备,没有严重遗失。《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根据中小学教材的实际情况,增加了将近1300条必要、常用的音项和义项。如“邻”字条根据高中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君之薄也”(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的书证,增加了对应的“街坊,邦邻”义项。对一些疑问字词,《我国古代文明知识辞典》还贴心肠添加了拼音,协助读者扫清阅览障碍。如“腊”字条加注拼音xī,指示此处为“风干的肉”义的“腊”,有别于读là的“腊祭”义的“腊(臘)”。
在“举例”方面,尽量选用课文中的名句作为书证,使词条内容不只生动鲜活,并且读来朗朗上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6版)的举例紧扣教材篇目,中学必背古诗文篇目在释文中高频呈现,佳句名言比比皆是,如庄子的《逍遥游》呈现62次,王勃的《滕王阁序》引证28次,北朝民歌《木兰诗》举例24次。《我国古代文明知识辞典》也十分重视对教材名篇名句的引证,如“大巴山”条引证初中语文课文李商隐《夜雨寄北》开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句,生动阐释了巴山蜀水的辽远偏僻、收支困难。
(四川教育出书社供给图片)